TTA_Poster  

2005年冬天,賽門拉圖帶著柏林愛樂行旅亞洲六個城市。這趟前往古老東方的「異國之旅」,讓柏林愛樂團員們興奮不已,而導演湯瑪斯.庫柏(Thomas Grube)的隨行拍攝記錄,也留下了不少珍貴訊息,團員們在鏡頭面前毫無保留地侃侃而談,解構他們人生的各種面向,抽絲剝繭之間,也構成了一個獨特的面向──一種你可以更深入解讀柏林愛樂的方式。

然而,這部紀錄片並不是湯瑪斯.庫柏第一次與柏林愛樂合作,早在2003年,柏林愛樂就曾與湯瑪斯.庫柏合作拍攝《生命的節奏》(Rhythm is it!,2004發行),片中記錄了柏林愛樂愛樂與小小舞者們共同演出史特拉汶斯基《春之祭》的過程,以及最後令人驚喜的成果表現,而拉圖在該片中所陳述的「音樂不是奢侈品,是必需品,就像我們得以生存的空氣和水。」也深深地打動觀眾的心。

歐洲帝王級的樂團柏林愛樂,歷經指揮卡拉揚、阿巴多,到現在的賽門拉圖,他們出走那座柏林愛樂廳,飛向亞洲,途經北京、首爾、上海、香港、台北和東京,其中的上海更是柏林愛樂成團百年以來首度造訪演出。

身處一個和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地區,在城市與城市的往返之間,團員們也在文化衝擊之下,開始有了許多思辨,不管是關於自身的定位,以及身為團員的定位,特別是處在一個如此優良的百年大團,在自有傳統的包裹之下,新團員和老團員之間,彼此不同的想法,透過鏡頭,內心世界一一湧現。

有團員提起了小時候父母親帶他去聽交響樂,但是他卻常常聽到睡著,直到現在親身參與演出,才發覺交響樂的美妙。另外,有團員坦承自己不擅長與人交際,唯有透過音樂,他才得以找到自己。還有團員困惑著,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融入這個團體……以上種種獨白,我們可以看到團員頑皮的一面,以及認真嚴肅拋出疑問的一面,加上賽門拉圖和緩且誠懇的旁白,他本身既是參與者,也是觀察者,更是主導這個團體能走向何方的關鍵角色。

本片裡最令人難忘的部份便是20051118日柏林愛樂來台的景況,萬人湧入中正紀念堂廣場,為了一睹賽門拉圖與柏林愛樂的風采,充分顯現了台灣樂迷們的熱情,而賽門也不吝嗇地拿著麥克風說出「我愛台灣」,現場氣氛熱烈到最高點。

這是一趟尋求和諧的過程,旅行往往讓人發現自我,這些世界頂尖的演奏家,在個體阻礙之外,在尋求藝術的路途之中,該如何融入整體,又同時保有自我,這之間該如何取得平衡;巡迴演出的疲憊與歡喜,異國的衝擊與見聞,又將對這支世界一流的團隊什麼影響,影片裡也提供了許多思考空間。

 

2010臺灣紀錄片雙年展專文導讀

文字:李欣恬

圖片:2010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

導演:湯瑪斯庫柏(Thomas Grube)

片名:柏林愛樂2005年亞洲行紀錄片 Trip to AsiaThe Quest for Harmon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欣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