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MG_4214  

音樂人李欣芸,屢獲金曲獎、金馬獎等重要音樂獎項,她的音樂心靈世界廣闊,她對生活與生命的細膩觀察體悟,也確確實實地反映在她的音樂中。

文字:李欣恬

圖片:李欣芸提供

導演與音樂人 千里馬和伯樂

電影配樂,更貼切一點的說法是「電影音樂」(Film Music),對作曲家而言,並不是一種純粹創作,而是輔助劇情且配合導演想法的團隊合作(team work)。作曲家和導演間的關係,就如同千里馬和伯樂,必須一起衝撞更多可能性,讓影像和音樂都能表現出更多事情。導演在與音樂創作者訴說理念時,不見得能全然地表達出他所想要的概念,這時候就必須透過更密切的討論共同抓到方向。這也是為什麼,有許多導演都有自己專屬的「御用配樂家」,好比費里尼和尼諾羅塔、史蒂芬史匹伯及約翰威廉斯、北野武與久石讓等黃金組合;配樂家和導演之間,一但有了長久且良好的合作關係,也更能創作出品質優良的作品。

李欣芸說,電影音樂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同時扮演劇情輔助但又不干擾劇情的角色。某回李欣芸友人觀賞她所配樂的電影作品,觀影後第一個反應竟是:「妳真的有做配樂嗎?」這有趣的反應也讓李欣芸笑著說:「會不會是我們做太好了,所以讓別人沒有感覺?!」長期在電影音樂領域耕耘且有優異成果的李欣芸形容,若能遇上說故事功力絕佳並擅長表達自己理念的導演,這對作曲家而言就是一種「賭注式的相逢」,而在如此「命定式」的合作關係下,更加能激盪出創作火花。

自古典到流行

李欣芸從小開始學音樂,從音樂班讀到大學音樂系,扎實的古典音樂訓練,使得她所創作的音樂充滿深度與內涵。「我在古典音樂界和流行音樂界,觀察到一些現象;在流行音樂圈,有許多人覺得學古典樂的人比較高傲;而在古典樂界,也會對流行音樂有所疑惑,覺得會不會是不好的音樂?其實這些都是不必要的迷思。」李欣芸說,國外有許多古典與流行雙棲的優秀音樂人,好比配樂家約翰威廉斯就是代表性例子,她認為只要是好音樂都值得學習、聆賞與收藏。

此外,李欣芸有感於音樂市場的改變,「現在這個年代,大家都不買CD了,記得念大學時,唱片業非常蓬勃,當時的巨星唱片銷售量,動輒上百萬張。」李欣芸回憶說,那是一個音樂人可以自在伸展的年代,她與陳昇等知名音樂人共同製作音樂,當時的唱片公司也有足夠經費支撐藝人在最好的環境下發揮專才,也是在這個階段,她結識了許多擁有音樂理想的朋友與長輩,也是在這個時期,電影人陳國富導演的慧眼,使得李欣芸有踏入電影音樂工作領域的契機。

旅行尋求靈感與創意

「靈感」對每位創作者而言,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並且都有各自的陳述與體驗。李欣芸定義「靈感」,是每個人在情緒低落時特別會出現的神秘經驗。「音樂就是這樣子讓人上癮,一而再再而三地奮不顧身尋求突破,因為我是一個有信仰的人。」李欣芸說,在信仰中能更有追尋,因此,她深深相信,當遇到沒有靈感的時候,反而是跳得更高、飛得更遠的開始,「每個人都應該珍惜生命中的低潮,跨過去了,出來的音樂反而更有歷練與深度。」

創作之於李欣芸,如同做創意料理,每個人都有相同的醬料和食材,端看個人巧思,決定端出什麼樣的菜色。從她近年來的作品,也可以看出她對台灣土地的熱愛,《故事島》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所產出的作品,「我認為,我們經常嚮往到世界上很多地方,但是卻對台灣這塊土地很陌生。其實東海岸、日月潭等地方都很值得走走停留,特別要提的是,台灣有許多迷人小鎮,雖然不是大景點,但是到了當地,和在地的人聊天,真實的了解之後,往往都能有許多收穫和感動。」

古典音樂是靈魂的養分

回顧「古典樂年代」,李欣芸對印象樂派作品情有獨鍾。舉凡德布西極具東方色彩的弦樂四重奏和拉威爾的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既古典但又有著現代感,李欣芸尤其喜愛沈浸在其中。「我喜歡沈浸在印象樂派的氛圍裡,印象樂派有趣的地方在於音樂非常有畫面,而每個人的詮釋都很有想像空間,所有情緒的牽動都在當下的空間裡。」而舒曼音樂中的浪漫狂想、憂鬱和激情,李欣芸也非常喜歡,「我特別鍾愛他為大提琴所寫的幻想小品,在那柔和的色調中,情緒感染力強,而大提琴低沉的音色,也如同戀人般的低聲絮語,溫暖且淒美。」除了印象樂派和浪漫樂派,李欣芸還特別喜歡國民樂派作曲家楊納捷克,「楊納捷克那首被選為電影《布拉格的春天》的《Fairy Tale》,是非常具有東歐色彩的作品,有很濃烈的情緒,每次聽著就像是要隨之起舞,靈魂空間也不斷地滋長。」

在不曾間斷的忙碌裡,李欣芸說,如果有機會的話,希望能到遠方且美麗的島嶼閉關,期望也能像那些偉大的作曲家一樣,寫出一首真正的交響曲,這是她底心一個希望能完成的音樂心願。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李欣芸,故事島,電影音樂
    全站熱搜

    李欣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