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illaumeLeBon  

 

音樂天才有兩種,一種是些許天賦加上萬分努力的天才,另一種則是徹頭徹尾由裡而外的天才,這樣的天才,他們的音樂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莫札特就是西方音樂史上唯一真正的天才,未滿五歲就能作曲,不到十歲就寫出交響曲,信手拈來,渾然天成。然而,這個世界卻往往不知道該如何與天才相處,天才的命運,往往極為坎苛,不是被捧得太高,就是將其狠狠摔下,冷落在一旁,莫札特如此,電影《蒙特婁的莫札特》裡的主人翁安德烈.馬修(Andre Mathieu)更是如此。

本片取材自音樂神童安德烈.馬修的真實故事,說他是繼莫札特之後第二位音樂真天才一點也不為過,從小古靈精怪的馬修,懂得運用自己的長處為自己帶來甜頭,他帶著妹妹到別人家彈琴,賺取零用錢,音樂是他的遊戲場,他樂在其中,渾然不知往後的人生,沈痛的命運正在等著他。馬修的父親也是作曲家,他讓馬修的音樂天份更加精進,馬修四歲就能作曲,六歲有了第一場創作發表會,七歲演奏自己寫的協奏曲,驚為天人且超齡的作品,一度讓樂評懷疑是不是父親代為創作。

馬修的父親友人建議馬修應該離開蒙特婁,轉向世界發展。天才的特徵就是狂妄與反叛,不喜歡照著規矩來,在紐約茱利亞音樂院面試的過程,馬修的鋼琴即興能力震驚了在場的教授,茱利亞音樂院願意提供全額獎學金及完整的音樂訓練,使馬修能成為真正獨當一面的鋼琴家,但由於語言不通,馬修一家在紐約的生活也不大習慣,父親也不希望兒子的能力可以往創作發展而非演奏,於是他們決定轉戰同為法語系國家的巴黎發展。

到了巴黎的首場演出,馬修和拉赫曼尼諾夫初遇,也得到拉赫的讚賞,這位音樂大師形容馬修的創作「帶有深度與力量,聽起來既簡單又複雜」。即使馬修的鋼琴演奏技巧精湛,但他對創作的渴望遠大過於純粹演奏,在瞬間爆紅之後,卻也是掉入深淵的開始。

青壯時期的馬修,因無法承受成名後所逐漸累積的壓力,終日酗酒度日,脾氣異常暴烈。1947年,他儼然已呈現「自我放棄」狀態,將「演奏家」的身份放在一旁,不顧眾人反對,參加世俗眼光「難登大雅之堂」的小酒館鋼琴馬拉松比賽,連續21小時不間斷地演奏自己的創作,即使台下多是喧鬧,沒有幾個人在聽他的作品,他創下了世界紀錄,但同時也將自己導向永無止盡的毀滅,在這次演出之後,音樂界再也沒有人願意與他合作,再也沒有公開演出的他,最後於39歲的年齡,死於酒精中毒。

圖:佳映娛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欣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